2016年信息化年鉴

发布日期:2021-04-19 字体:[ ]

网络中心2016年年鉴

概况

网络中心是本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建设、管理和服务部门。目前分为网络运行管理部、信息资源服务部、用户培训服务部和综合办公室(兼财务室、档案室)四个部门。2016年,网络中心具有事业编人员14人 ,A岗人员3人,C岗人员7人,共有工作人员24人。

                                                (供稿人:李娟)

【工程规划、建设与实施】

编制《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对“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原则、目标和发展重点,对网络支撑服务教学、支撑服务科研、支撑服务学校管理决策和服务师生网络生活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整体布局,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修订稿。

制定《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化机构设置建议方案》   4月至6月,通过对大陆和香港地区23家高校的调研,撰写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设置调研报告》;六月份,提交了《关于改进我校信息化工作机构设置的建议报告》,建议学校成立信息化管理行政职能机构和信息化技术中心,健全我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组织申报2017-2019年校园网建设项目计划  根据《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和申报项目共12项。其中重点申报2017年修购专项5项,分别为无线校园网二期建设项目、校园网主干网升级项目、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二期应用软件项目、信息应用平台二期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一期项目,申报金额共2914万元。申报工作4月启动调研、5月完成申报书和论证,7月参加了教育部专家答辩评审2017年初,实际获批1项。

完成了校园无线网一期工程建设  校园网无线网一期工程(教学区和办公区)修购专项,建设资金为1034.6万元。726日完成东区工程招标;825日,完成西区工程招标。117日,两校区工程完工投入试运行。1122日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工程实现了全校教学区和办公区的无线网覆盖,共覆盖楼宇63座,室外区域9个,共部署各类AP5300余个

完成了信息应用平台一期专项建设  通过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专项经费251万元的支持,实施了校级统一信息平台一期项目。项目包括软件部分及支撑部分集成平台建设。其中软件部分建设完成的内容包括:(1)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包括应用门户、内置应用、应用接入与审核管理中心、应用管理控制台与应用仓库管理以及应用运行数据监控与分析中心;2)统一身份认证,建立相应的安全策略,增加身份认证的方式;(3)后勤房源人员管理,基于应用管理平台实现了构建服务;(4)招生系统建设,包括新生照片采集、分数统计、估分和历年分数查询系统、招生咨询、喜报生成等功能;(5)移动应用平台升级,包括移动迎新、移动学工以及微信企业号的建设。(6)国资清查模块,根据上报财政部编制报表的需要,辅助资产清查上报工作。

支撑部分集成平台建设的内容包括:(1)中国农业大学云计算平台资源的扩容,缓解了云计算平台计算资源池资源使用紧张的情况。新增的两台高性能服务器到云计算平台计算资源池的安装和部署;(2)存储的扩容,缓解了存储资源使用紧张的情况。(3)综合日志审计平台建设。包括数字校园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网站群系统、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校办OA系统等84台核心服务器的系统日志的收集、分析和监控;(4)雨虹学网服务器建设和雨虹学网接入交换机建设。(5)数字校园虚拟化集群内存的扩容。(6)数据中心光纤交换机扩容。

完成了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建设  对教育网接入带宽招标的专家论证、招标参数制定及单一来源采购的谈判 3个月的免费使用。与联通、电信运营商谈判协商,在2016年合同价格的基础上,实现了2017年公网带宽500M的扩容(联通扩200M,电信扩300M,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上网体验。

                               (供稿人:桂银生、劳凤丹、邱小彬、李娟)

网络设施与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任务  

 完成校园网基础设施和线路维护任务。包括:

1计费新政实施及出口系统优化调整。41日正式实施免费10G的计费新政,对所有具有工号学号的师生员工用户均免费享受到每月10G的免费流量。

实现了网关计费系统与教工、本科生、研究生、合同制员工账号的生命周期同步接口的开发与完善。

免费流量政策实施后,进一步对出口流量进行持续监测和流量调整,以应对出口拥堵情况,启用缓存设备来分担出口流量和加速用户上网。

2)运用网管系统提升网络设备及线路运维水平  对所有三层设备、数据中心接入设备进行端口流量监控,网络设备进行全网监控,重要服务器进行服务状态监控。全年发现并处理多起网络安全事件,保障了网络和服务稳定运行。

3)网络设备的保养和机房规范管理   网络机房定期巡检制度,清理机房空调等相关机房设备,部署12路高清网络摄像头,同时支持本地存储/大屏幕浏览及WEB端远程访问。完成数据中心的不间断供电保障。

4)对两校区光纤的维修和使用规划   11月份因地铁建设导致两校区光纤故障,造成十一芯出现断点,现已修复了7芯(余下4芯光纤另找时间维修),另启用了新建两校区的部分光纤,对剩余的光纤做了使用规划。

5)实现出口NAT的重新规划及切割: 无线网建设新增了2B的校内私有IP用于实现全校无线漫游,庞大的出口NAT地址转换已经远超出口设备的承受能力。为实现无线用户上网以及提升设备性能,对全校4B的校内私有IP,以及112C的教育网IP在教育网、电信和联通三个出口的地址映射NAT重新进行了规划并成功实施。

完成各级应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任务。包括:

1)数字校园平台运维包括校内平台和我的空间(易班)两部分。校内平台是学校的内部门户,囊括了校内公告、资源、公共服务、常用链接,整合了校外公告、学校要闻、视频新闻等,我的空间则是师生专属的个人信息应用的集合,包括邮件、网关、教务等等系统。2016年校内平台供发布了2434条校内公告,平台访问量每月约350万次,11月份超过了1000万大关,总体表现稳定。

移动平台包括iOS版本和android版本,目前发布版本为4.8iOS版本注册用户为3208android6709,每日活跃用户数为300左右。

2)网站群及新闻系统:网站群两台负载均衡器的版本升6.5,性能更加稳定,目前网站群系统共接入82 个单位的网站。对《中国农业大学网站群系统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规范了各单位申请加入网站群的审批流程,明确了网站内容和后台技术的权责归属。

3)邮件系统:本年度邮件系统服务器和邮件系统运行状态正常;通过部署反病毒网关和防垃圾网关,保障邮件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更好的满足师生对空间的需求,年底前完成容量扩容,由5G扩到10G。截止到12月,邮件总用户达到36062,由去年20%左右达到现在的32.2%12月份着手启动邮件系统的新版本升级项目,预计20173月完成升级。

4)统一通信平台运维原有移动和联通2家。9月份开始全部切换到联通平台。统一通信平台2016年总计发送308813条短信。

5)教务系统及其它代维系统运维: 参与制定教务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升级方案,数据库升级方案的部署实施;解决了学堂在线系统虚拟服务器的双网卡配置问题,并配合完成网络教学平台的主机迁移;解决教务处数据库光线链路、服务器报警和数据库账户管理问题。

(供稿人:桂银生、劳凤丹、邱小彬、李娟)

 

校园网公共应用平台保障服务

公共云平台服务: 全年受理16个单位70台虚拟服务器的申请、创建和部署上线;平台共为全校41个单位提供了174台虚拟服务器服务。

存储及云盘系统:完成了公共存储(宏杉)的升级,提高了存储运行的稳定性。解决邮件存储链路问题1起。处理存储硬件故障3起。云盘系统运行稳定,WEB版进行了一次大版本升级、windows客户端进行多次小版本升级、上线iPad客户端,配合公司完成新云盘系统的漏洞修复。完成分布式存储系统前端LVS负载均衡双机已从不可靠的廉价工作站移至相对可靠的存储服务器(多角色),目前总存储容量210TB,已使用133TB,利用率63%

其它公共应用平台的运维服务: 保障网络电视(IPTV)的日常收视,排除设备故障。对IPv6网站和VOD网站重点漏洞修复。VPN系统实现了单点登录,用户登录VPN后可一站式访问校内空间等资源信息;实现用户分类管理,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分类,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不同身份给予不同的资源访问权限,提高了管理安全性。

提供其它网络技术支持服务  网络支持方面包括:为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提供网络招生、新生迎新等提供安全和技术保障;奥运场馆迎新无线网部署和保障;专家评审系统的配套无线网部署和保障;研究生全国联考网络保障;教务处、研究生院考试期间对无线网络的管制处置。

多媒体应用技术支持方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16年元旦晚会直播、校友沈庆“圣牧相约毕业季•诗与歌的青春”中国农大演唱会直播、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直播。

物联网接入服务,为后勤、保卫处、教务处等单位完成校园网专用设备提供接入规划和配置。

一卡通专网提供网络的服务:安装中国农业大学校园进车门禁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方案提出、设备选型、设备调试;食堂在线及NFC消费POS项目实施;一卡通新增交换机配置工作及网络设备日常管理。

针对部分楼宇3G4G信号弱的问题,协调运营商,对西区1-13号学生公寓、东区计网中心楼等实施4G覆盖,以增强手机信号质量。

(供稿人:桂银生、劳凤丹、邱小彬、李娟)

 

全校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统筹管理

信息化项目和产品采购的统筹管理   三月底,网络中心组织召开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化项目申报需求征集会,四月发布公告;六月,主持对学校信息化申报项目组织统一专家评审。

网络工程建设审核和验收工作  完成了西区理学楼网络工程验收。对西区植保楼、东区新图书馆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招标文件进行了审核,按校园网管理规范提出了整改意见,保证新建楼宇的网络质量。

各单位网站和服务器扫描整改工作 对全校的服务器、网站进行安全扫描和及时整改。其中5月份完成了154个网站和系统的web漏洞扫描,生成报告154份,为21个单位下发了整改函;11月份共完成了178个网站和系统的web漏洞扫描、给51个单位下发了整改函;11月份完成了194网站/系统(除去合并的、屏蔽漏扫的网站/系统)的漏扫工作,其中包括数字校园20个、网站群78个、自管系统96个,生成漏扫报告194份,下发对189个网站的整改函,收回114个网站的整改反馈报告。

处理教育部下发的安全漏洞通报事件6起,处理360补天平台、乌云平台提示的网站安全事件16起,其中,由网络中心维护或待维护的安全事件为0起。上报教育部安全等保平台信息300多次。

目前监控服务器118台、应用服务357项,比去年同期增加监控服务器23台、增加监控应用服务92项。

数据中心运维堡垒机建设。新增的运维堡垒机的上架部署,实施对网站群、数字校园各系统的运维安全审计部署。

全校各单位系统的备案与等级保护工作  整理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情况表总表》、《中国农业大学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情况表--已经备案的系统》和《中国农业大学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情况表--需要变更的系统》,目前在网络中心备案的网站/系统大概有200个(数字校园20个、网站群78个、自管系统102个),已备案的系统有16个,根据教育部定级备案指南,需要变更安全等级的系统有33个,其中有一个需要从二级变更为三级(www.cau.edu.cn,26个系统需要从一级变更为二级,有4个二级系统需要合并。同时对于未登记备案的域名、不再使用的域名进行整理、补登记和清理。此项工作预计2017年春季继续完成。

(供稿人:桂银生、劳凤丹、邱小彬、李娟)

                                  

用户服务与培训

全年回访电话400个;校长信箱来信107封,公开回复48封,校内咨询平台回复394条,发布通知公告66篇,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年更新2次。各业务部门及值班人员提供全年无间断的网络运维及支持服务。

对用户的沟通互动和开展用户培训  针对不同问题,通过电话、讲座现场互动等形式与师生沟通,开展用户培训3次,在东西区举办“关爱老教师”培训讲座,两校区有400多人参加。响应429首都网络安全日,邀请网络安全专家给师生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

(供稿人:桂银生、王笑娟、李娟)

 

科研与对外交流

网络中心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单位9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4篇;核心学术期刊2篇;其他1篇。主持及参与项目12项。获批准软件著作权1项。

中心学术委员会组织学会论文的写作、修改指导、投稿与审稿等。本年度组织学会论文投稿2次,投稿论文2篇,审稿17篇。

承办第三届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研讨会

(供稿人:桂银生、乔军、周南、李娟)

 

特色与创新

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划和管理机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2月,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两位主要校领导为组长、三位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16个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这些新的形势发展,必将有力推动全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建设进程。

信息化统筹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2015年制定的《网络类产品和服务采购实施细则》得到落实,网络中心先后组织或参加了全校20余个网络类产品采购方案的专家论证,备案网络类设备75台,全校信息技术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分配,提升了投资效益,提高了学校网络安全统一管理水平

更加注重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投入产出效益评价7月,编制了《网络中心“十二五”建设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报告》,系统总结和评价了过去五年期间网络中心承担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成果效益。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网络中心共实施了重要建设项目23项,建设经费共计4541.7万元。实际投入完成了规划目标的60.5%。总投入经费中,学校( 国家)专项投入经费2595万元,占总投入的57% 网络运行费(校园网服务性收入)投入经费1946.7万元,占总投入的43%。这决定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经费额度非常有限,而且没有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创新数据分析手段,服务学校教学 为了解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特别是学生夜间玩游戏的情况,以及网络流量/网络游戏与学生成绩排名的分布关系等,网络部今年开始对在校学生的上网大流量信息进行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撰写了三期《学生上网行为数据分析报告》,,提交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材料。随着数据的不断集中,今后此类运行数据的分析评价工作将继续深入开展。

(供稿人:桂银生、劳凤丹、邱小彬、李娟)

 


信息来源:网络中心